?养生太极拳 什么时间适合练习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极高的保健的价值的健身运动,现在很多人都很喜欢,那么你知道学习太极拳的一些常识吗?比如什么时间段适合练习太极拳?不知道的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练拳最好在每日黎明或傍晚。早晨空气新鲜,环境安静,而且可以使人体从睡眠的抑制状态进入到积极的活动状态,使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都活跃起来,给一天的工作做好精神的、身体的准备。
到傍晚,经过一天劳动如果不感到过度疲劳,则可以通过打拳调剂或化解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的疲劳。不过,在早晚练拳也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阳光,不能获得在阳光下运动的好处。
如果在上述时间不可能进行炼,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拟定锻炼计划。在工间休息时间也可练太极拳,这对脑力活动者来说,不但活动了身体,也易化解脑力疲劳,益于工作。
同样,体力劳动者在工间活动身体,也有助于疲劳的消失,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三班倒的工人将时间安排好坚持练拳,同样可以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上早班时,练拳可在清晨,运动量可大些;也可在下午或晚上,但不宜太晚,以免大脑皮层过于兴奋,影响睡觉。
上中班时最好在上午8点半以后,以中等运动量为宜。上夜班时刻在下午4点左右练习,运动量可小些。总之,练拳时间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如果没有完整的时间,甚至可以化整为零,分几次练习,同样有效。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健身运动,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打太极的身影,太极拳的种类流派有很多,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素质的不同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太极拳套路,从而达到养身的目的。养生太极拳有哪些功法特点呢?
养生太极拳理精法密,练形、意、松、息、气、劲、神,由浅入深,逐阶进修,层次修炼,真修实证。按层次功阶进修,功夫深浅,各有功效。
练一式得一式,练成一阶进一阶。进门学习,学一式练一式,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以迅速显效。
养生太极拳练拳练气和静功练气,动静相修,得气快、显效迅速。
功法有聚气养气——练丹田气,意气升降——气通任督,升降开合——行气通经。
这是疗疾健身和功夫性锻炼的太极修炼基础功夫。
太极拳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武术运动,太极拳具有技击的功能,长期练习太极拳还能够增强体质,陶冶身心,那么在现代社会太极拳有哪些好处?一起看下面的文章。
1、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而皮质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这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分有益。
因为打破了病理的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渐减轻或消失了。
练习时的“眼随手转”和推手中的“推荡往来”,有助于视神经和皮肤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2、有助于心血管系统健康。练习太极拳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肌肉活动时毛细血管充分开放,加速静脉和淋巴的回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3、增强呼吸机能。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长期练习者,呼吸频率会减少,肺活量和呼吸差会增大。
4、促进物质代谢。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调节过程的改善,对肠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进肝内血液循环,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含量和软化动脉。
5、加强肌肉骨骼系统运动。太极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弧线动作,也使得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纤维运动加强,使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在肌肉的牵拉运动中得到良好锻炼,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6、太极拳的练习对于畅通经络、刺激穴位等都十分有益。
感冒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尤其在天气变化时,感冒的发病率很高。下面就教大家简单几招气功,轻松治疗感冒。让你不再为感冒而发愁,此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一、练气功的方法
1、招一:
患者可采用双腿盘坐式,单腿盘坐式或端坐于椅上。
全身放松,舌抵上颚,双目微合,自然呼吸,双手结太极印,置于下丹田处。意想宇宙上空有一股金黄色真气由头顶百会沿中脉往下流至丹田,继续引导真气下达会阴经尾闾沿督脉上升至玉枕穴,至头顶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依次周而复始运行。感觉好象通红的光环绕任督二脉。保持自然呼吸,意念不要过重,要似守非守。一些患者刚开始感到呼吸不畅,只要周身保持松静的状态,数分钟后就便觉呼吸自然,舒适。一股热流全身贯通。此静功大约习练20-30分钟。
2、招二:
采取坐式。双目睁开,将右脚放置在左膝上部,右手轻捂住右脚内踝骨上部,然后用左手掌心(劳宫穴)拍打右脚心(涌泉穴),用力强度要均匀,同时默数360次。按照规定的次数拍打完右脚,依法更换拍打左脚360次。
3、招三:
双脚心拍打完毕,再按照练功开始要求,闭目,周身放松,意首下丹田有一道红光团,静坐一刻种,即可收工。
收工、睁眼,深呼吸三口,双手从身体两侧漫漫升起,举过头顶,手心向上采气贯入头顶百会,慢慢向下导引,沿中脉收入小腹,导引三次。然后,双手搓热,搓面、搓耳及拍打头部,收工。
二、功理及功效
本功主治之症是阴虚阳亢,火水未济。它概括了临床中的许多病症。面对常见病中复杂多端的症状,本功抓住了中医“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原则。只要依法而做,多数患者在用手拍打涌泉穴时,都会自动流眼泪,流鼻涕数分钟,一旦排泄完毕,鼻塞可畅通,头痛减轻,发烧逐步下降。特别是重症者,坚持早晚各一次,两天可痊愈。经常做此功,基本上不患感冒,可收到衰者起,萎者愈的特殊功效。
越来越多的人现在都很喜欢太极拳,但是练好太极拳才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练太极拳呢?学习太极拳技能不仅要学好太极拳的招式动作,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太极拳的拳理,什么是太极拳的拳理呢?一起看下面的文章。
太极拳的拳理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拳内理,一种是拳外理。
先说说拳外理。首先,用练太极拳来健身是大多数人的目的,而坚持不懈地练习太极拳,也确实能让人达到这一目的。
其次,我们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体会到“做人”的大道理。“练拳如修德,德高拳更高”,“习武德为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太极拳的拳理跟我们的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比如、信、义、忠、诚、敬等。
学习太极拳的人要做到心地善良、虚怀若谷、胸襟宽阔、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等等,久而久之,练习者从内心到外形都可得到锻炼,从而功夫大长。
再说说拳内理。首先说说练拳的意识。练太极拳时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充分说明太极拳是以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
在练习的过程中,最好不要使用蛮力,要学会使用太极拳的意,做到意到力到。
其次说说练拳的动作。“手领眼随”,说明练习时的眼要跟着手走。
“腰脊为第一主宰,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人难侵”,因为腰是左右平衡转动的中轴,脊是上下弯曲的根基,所以为了达到一动全动,必须以腰脊为中心,手脚配合一起动作。
再次说说练拳的姿势。太极拳姿势的要点不外乎是身端步稳、肩平身合等。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上下一条线”,随时随地调整好自己的姿势,是练好太极拳的要素之一。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就是在练拳时要求头部自然上领,有意识地使气沉于脐下小腹处。
“含胸拔背”,简言之即是:胸部要含、要松、要虚;背部要开、要拔。“沉肩坠肘”,是要求向下向外的松沉。
只有做到了松沉,两臂才能松活圆满、运动自然。“塌腰”是说腰劲要下合。
“松腰圆裆,开胯屈膝”,髋关节要松,要有向下的沉劲,如坐凳子般;屈膝是在下蹲时膝盖的垂线不能超过脚尖,大腿的中线和脚的中线不能形成内夹角、外夹角,避免引起膝关节疼。
此外,行拳时的节奏和呼吸也都是有讲究的。
太极拳是具有强烈的节奏感的,演练起来要开合虚实、起落旋转,快慢相问、抑扬顿挫,强弱分明、刚柔相济。
习练时配合动作呼吸调气,自可以发达肺部、疏通经络、调养血气,使人容光焕发、神采飞扬。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强壮。静功并非静止,而是“外静内动”,是机体的特殊运动状态。
正如王船山所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以养神,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
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
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气功作为一种健身术,是我国所特有的,所以作为炎黄子孙,了解气功疗法的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它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集中精神静坐、静立或静卧并配合特殊的呼吸方式来促进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功能目的的类型;一种是坚持经常以柔和的按摩、运动操等锻炼来增强体质的类型。
气功大致是以调身、调息、调心为手段,以健身延年、开发潜能、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的方法。调身即调控身体的动作和姿势,调息即调控呼吸,调心即调控心理活动。这三调是气功学科的三大组成要素也是气功锻炼的基本规范和基本方法。
三调是一个以调心为核心的统一的整体。气功讲究内练为主,外练为辅。气功之气是指“炁”也即“内气”、“真气”等先天的精微之气,是一种介于红外线与紫外线之间的本体能量。
可运用意念调动它至病灶或其他部位处,是心理疗法与体育疗法的综合疗法。
气功疗法包含心理疗法,但是不像心理疗法那样需要说理、暗示或特殊诱导是病人进入催眠状态而使之始终保持被动状态。
它主要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锻炼以自我控制能力来达到目的的疗法,这也是气功疗法的常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
另外,气功疗法的常识中还有一项是明确其与宗教的区别。气功与各教派皆有牵扯却不隶属于其中的某一教派,而且练习气功者,还可以通过宗教教理的辅助来达到目的。
为了通周天,必须积聚一定的丹田内气,如果内气不足,通周天不仅不可能,而且是有害的。揠苗助长,适得其反。一般丹田内气功分静功和动功两类,现分述如下。练功者采取一般的坐姿,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
1、寂照法
口眼轻闭,头身中正,含胸沉腹,默运脑中先天性光,凝注丹田虚空境地。也就是把丹田看成一个空间,意念双目神光朗照这个空间,达到“万念俱寂,一灵独觉”。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丹田真阳自然萌生。
2、扩容法
练功时充分放松入静,意念与呼吸密切配合,把丹田、命门、会阴、尾阊这一区域看作一个容积,使之逐渐扩大容量。呼气时使脐部、小腹部及腰腹部往外扩张,吸气时气收丹田。这样持续练功,就会加大丹田的活动能量,起到快速积聚丹田内气酌作。
3、压气法
呼气时用意念将内气向丹田、尾闾部催压、贯冲,使整个下腹部的气机都活跃起来。尾闾—定要充分放松。当真气向上冲时,呼气往下压,腹部压力增高,真气自然溢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凡有疾病之处,均经元气疏通修补。
4、转圈法
放松入静后,两手在腹前意想抱着一个红色的火球向左右、上下轻轻旋转,意想火球在两手的带动下转动,待两掌之间的气球实感形成之后,再用意念将火球送入脐内,两掌配合动作,然后两手轻贴于脐部。稍停再作丹田内气的转圈运动。
5、聚散法
在呼气时,意想气由丹田向周围空间成圆形幅射状扩散。同时身体也放大;吸气时,意想气由周围空间向丹田收聚。也可以意想丹田为宽阔无边的大海,呼气时如石击水,波浪由丹田中心向周围成圆形扩散,吸气时收聚丹田。吸气时宜配合轻微的提肛动作。
6、景观法
图文嵌入广告